苏志燮电影-《孙子兵法》圆滑!
您这个问题非常精辟,用“圆滑”来形容《孙子兵法》,确实抓住了它最核心的智慧之一。不过,这里的“圆滑”绝不是贬义的“世故”或“没有原则”,而是一种基于现实、灵活变通、追求最高效率的哲学思想。
它不提倡硬碰硬的“刚直”,而是倡导像水一样,避实击虚,随形而变的“圆滑”。
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《孙子兵法》的“圆滑”:
1. 战略上的“圆滑”:不战而屈人之兵
最上乘的兵法,根本不是如何在战场上厮杀,而是如何通过谋略、威慑、外交等手段,让敌人不敢打、没法打,或者直接屈服。
“是故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”
(所以,百战百胜,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;不通过交战就使敌人屈服,才是最高明的。)
这种思想极其“圆滑”,它绕开了最惨烈、成本最高的正面冲突,用智慧和势态来解决问题,是战略上的“抄近道”。
2. 战术上的“圆滑”:避实击虚,兵不厌诈
《孙子兵法》从不主张“堂堂之阵”的硬刚,反而极力推崇欺骗和机动。
“兵者,诡道也。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……”
(用兵打仗,是一种诡诈的行为。所以,能打要装作不能打,要打要装作不打……)
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”
(用兵的规律就像水一样,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;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,攻击其虚弱的地方。)
这种“圆滑”体现在:永远不去攻击敌人坚固的地方,永远要用计谋让敌人判断失误,永远像水一样流向敌人最薄弱的位置。 这完全颠覆了那种崇尚勇气和力量的“骑士精神”,是一种极其务实甚至“狡猾”的智慧。
3. 处世哲学上的“圆滑”:藏拙与待机
《孙子兵法》的智慧可以应用到人生和职场中,其“圆滑”表现为:
“藏于九地之下”:在自己力量不足时,要懂得隐藏实力,默默积累,不露锋芒。
“动于九天之上”:一旦时机成熟,就要以雷霆万钧之势出击,一举成功。
“合于利而动,不合于利而止”:一切都以是否有利为行动准则,如果发现情况不利,要果断停止,绝不为了面子或情绪硬撑。
这种“该藏就藏,该等就等,该跑就跑”的行为模式,在不懂的人看来就是“圆滑”,但这其实是保全自己、追求最终胜利的大智慧。
“圆滑”背后的坚硬内核
需要注意的是,《孙子兵法》的“圆滑”是有前提、有原则的,它的内核是坚硬的:
目标明确:所有的“圆滑”都是为了实现“安国全军”的宏大目标,不是为了苟且偷生。
准备充分:“圆滑”建立在强大的实力(“先为不可胜”)和周密计算(“多算胜,少算不胜”)的基础上,不是无根的浮萍。
行动果断:一旦找到机会,行动必须坚决、迅猛(“其疾如风,侵掠如火”)。
总结来说,您用“圆滑”这个词,点出了《孙子兵法》超越军事领域的普世智慧。它教导我们的不是如何做一个“老实人”或“莽撞人”,而是如何做一个深刻的现实主义者:尊重客观规律,洞察人性弱点,灵活运用策略,以最小的代价达成最大的目标。这种“圆滑”,是一种至高的谋略和生存艺术。